映CG雜誌近期報導了《捍衛生死線》視效預覽幕後製作,其中劇組使用了甲尚軟體 iClone、Character Creator 以及 Motion LIVE 作為製作工具。本篇報導訪問了電影執行製作人 James Dodson 及視效預覽後製師 James Martin,由他們兩位分享這部電影在視效預覽、動態捕捉過程及後製上,電影團隊是如何運用 iClone 及 Character Creator 來為他們節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Previs及Postvis–好萊塢電影背後的秘密武器
Previs 及 Postvis (視效預覽)在國內或許還未普及,但在好萊塢電影運用中是非常普遍的。視效預覽所製作的動畫與特效,是按照故事板所設計出來的,因此也能夠讓導演和製作人員隨時變更構想他們所想要拍攝的畫面,這種形式的製程可以提供劇組每日的回顧檢討。好萊塢電影製作規模龐大,其視覺特效製作成本高昂且時間相當長,運用視效預覽不但能在創意方面幫助導演視覺化他的想法簡化時間成本,更能幫助製作人把控電影預算。
今年於全球上映的科技驚悚片《捍衛生死線》電影 ( Keanu Reeves 監製及主演) 描述一位科學家 Will Foster,在一場死亡車禍中全家身亡只剩他一人,他不計代價地運用了科技及克隆人技術讓家人起死回生。電影中的車禍場面、男主角運用 AR 將人類意識轉移到 AI 電腦上的畫面以及機器人打鬥場景等等,製作團隊在拍攝前決定採用甲尚科技Reallusion Inc.研發的 iClone 及 Character Creator 製作電影的Previs、Postvis 動態捕捉和後製的視效預覽。
專訪執行製作人James Dodson、視效預覽及後製師James Martin
James Dodson 表示:「對於我們開發《捍衛生死線》電影時出現的需求,iClone 給了我們一個從未預期的工作流程,且毫無疑問地被證明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又繼續解釋:「我一直以來就是 iClone 的長期粉絲,並且已經認識視效預覽後製師 James Martin 一段時間了,所以很早就打電話給他討論這案子的視效預覽。而令人驚豔的是,Reallusion iClone 與 Neuron mocap 的結合完全證明了此套方案的價值。」
Martin 表示:「當初我開始使用 iClone 時,它是一種靈活的工具,非常適合快速生產。而現在它逐漸發展成為產業內更高水平的完美產品。一般來說,導演只是期望視效預覽可以提供他們一般的鏡頭組合和關鍵畫面,但我們能夠使用 iClone 來描述並呈現更細緻的部份。」
角色製程對於特效後製團隊非常重要,而這複雜的這個過程中需串接許多不同的軟硬體工具。在《捍衛生死線》拍攝期間,視效預覽的流程首先是利用 Character Creator 3 創建 3D 角色,再將它們匯入 iClone 以進行動作捕捉和動畫。動畫製作後,3D 角色通過 FBX 匯出到 Cinema 4D ,以模擬 Keanu Reeves 的大腦映射動作。從 iClone 的 FBX 導出角色可以與 Autodesk、C4D、Unity 和 Unreal 無縫接軌,保持製作流程的靈活性。Motion LIVE 作為 Reallusion 開發的動作捕捉平台,可收集來自多個設備的數據資料,並支援身體動作捕捉硬體設備如 Xsens 和 Rokoko,而在臉部的部分支援 iPhone X 和 Faceware 和手部設備。
甲尚科技國際行銷經理 John Martin 表示:「電影製作人喜歡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我們讓他們能夠快速做出很酷的事情且沒有花費大筆奢侈的預算。」
視效預覽設定為關鍵車禍場景提供準確性
《捍衛生死線》片中使用了 iClone 及 Character Creator 製作視效預覽,James Martin 將電影中主角與家人們的動畫人物及場景製作成 3D 模型,並將人物放置在 iClone 內一個精確測量的車輛中,而 iClone 與動作捕捉系統結合使用,可以使演員模型動作同步變為即時 3D 動畫表演,使製片攝影師能夠了解需要拍攝的車輛撞毀順序該如何安排,為電影中關鍵的汽車撞毀場景提供了額外的準確性和細節模擬真實拍攝畫面,此舉不僅省下了 3 倍的實際拍攝時間,也節省 10 倍的成本預算。
James Dodson 指出:「透過視效與覽車禍撞擊的畫面,我們可以與特技團隊和特效團隊進行詳細討論,指出哪些場景應該用真實道具布景,哪些場景可以使用動畫呈現。根據這些資料,特效團隊能夠建立我們所鑽研的特定鏡頭。」
Keanue Reeves穿戴Perception Neuron進行動態捕捉
Martin 和他的團隊運用 iClone 與 Noitom 的 Perception Neuron 能夠輕鬆捕捉 Keanu Reeves 的動作,並使用 Motion LIVE 動作捕捉外掛程式將這些資料快速集成到 iClone 中,使 Dodson 可以想像並模擬電影裡真實畫面設計與拍攝的精確性,Dodson 表示:「在電影中當 Will 戴上頭盔時,他能夠在 3D 空間中看到資料數據並移動它們,將這些數據置於合成的大腦中,提供了人類意識。我們主要想知道這些數據應該如何在屏幕上顯示,因此我們讓 Keanu 穿上 Perception Neuron 讓他做出各種動作。」
Martin 接著說:「傳統的電影特效只是給演員一些主要攝影的方向,然後找出如何後期他們的動作,但是在片場使用 iClone 即時動畫軟體時,我們可以直接指示 Keanu 應如何作出精準且正確的動作。」
創造345機器人動畫場面的無縫表演
《捍衛生死線》在 iClone 幫助下開發出第三個精彩的鏡頭是電影中型號 345 機器人的出場。將 345 機器人 的 iClone 模型合成到電腦即時畫面中有助於快速提供導演鏡頭的選擇並加以取捨,更使導演 Jeffrey Nachmanoff 能夠親自下海操刀演出 345 機器人的動作,並且將此動作資料直接應用於電影中。「多個演員一起創造出無縫的表演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創新的方法!」Martin 表示。
最後,Martin 表示:「iClone 毫無疑問地將成為未來電影製程中的革新工具。除了省錢省力又快速之外,iClone 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具有改變整套電影製程的破壞性,讓製作人可以非常輕鬆地整合資料及動畫,提供更快、更有彈性且價格合理的服務。」
Dodson 則認為最讓製作團隊感到滿意的是 Reallusion 工具對整體製片的影響,他解釋:「在 Maya 中放入一些素材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而對於 iClone 來說,我們每天可以進行五到十次修改。由於導演正在弄清楚應該如何最好地表達這個故事,他可以要求額外拍攝,幾分鐘之內我們就可以交出修正好的動畫影片。iClone 真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我們根本沒想過的工作流程,且毫無疑問地被證明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參考來源:80 LEVEL、CGSOCIETY、Reallusion
——————————————————————————————————
《映 CG —數位影像繪圖雜誌》,是台灣首家結合 2D 與 3D 的電腦繪圖雜誌。以「打造創意與技術分享平台」為宗旨,將現下最精準的產業趨勢,以獨家報導搭配精彩圖文解說、彙集國內外產業資訊等內容。
——————————————————————————————————
iClone 7 整合所有最新即時效果技術,包含人物角色創造、場景設計、動畫製作、電影敘事,提供最人性化的使用環境。iClone 動畫製程能與業界標準的所有 3D 軟體與遊戲引擎如:Unity、Blender 等無縫接軌,被許多獨立製片、專業工作室、視效預覽、作家、導演、動畫師、廣告商或任何希望能迅速將創意具體化的人廣泛使用。
Character Creator 3 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個完美的角色設計創建解決方案,能輕易的創造、匯入以及自定義角色編輯製作。
並銜接業界各種角色生成、動畫、渲染與交互編輯等先進製程。
Motion LIVE 是一個全身動作捕捉平台,可連接多個業界慣用的知名動作捕捉軟硬體設備,同時為 3D 角色臉部、手部和身體製作動畫。Motion LIVE 也與角色創建器如 Daz Studio、Hivewire 或任何其他業界標準角色來源完全串接以製作角色動畫。 Motion LIVE 的超簡易工作流程為虛擬網紅、電視直播節目和網路節目省了時間和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