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底,政治大學轉注藝遊中心共玩創作共同企劃了一項課程加入故宮文物元素,以及動畫新媒體的方式,教導文史哲的學生製作古物鑑賞的 2D 動畫影片。甲尚很榮幸可以擔任贊助單位,提供同學們使用 Cartoon Animator 這套軟體應用在課程作品中。

(此為YouTube 影片清單,欲觀賞更多影片請進連結

同學們幾乎皆是動畫零基礎的素人,他們利用 3 小時的課程時間學會操作,製作出 12 支動畫影片,並且終於在 2019 年 12 月,於故宮正館 故宮X政治大學轉注藝遊計畫 館校合作成果區展出!

動畫製作

這不僅對學生們是莫大的鼓舞,也讓政大看到學生的創意多元性;對共玩創作的動畫教學更是一種肯定。甲尚也非常榮幸可以贊助同學使用這套軟體擔任工具媒介的角色,提供學生自己的想像舞台,讓創意動起來。

這次故宮館校合作成果區非常豐富多元,非常推薦大家前去觀賞。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我們訪問了共玩創作吳彥杰總監,分享這次專案的想法:

1. 為什麼選用 Cartoon Animator 作為指定動畫軟體,教導政治大學文組的學生創作古物鑑賞的動畫?

吳總監:我對課程中動畫工具選擇沒有品牌偏好,甚至可說我是毫無忠誠度的用戶,只要哪個工具讓學生在更短時間學會、或更快速製作出高品質動畫,我就會介紹給學生。
在此分此秒,Cartoon Animator 的確是最好的,它的套件骨架以及表演動作跟表情,大大降低學習門檻。
這批學生都是來自文學院的「動畫麻瓜」,角色表演是普遍痛點,而我不希望他們花太多精神揣摩表演,從而沒精神去發揮他們文科生本來擅長的敘事跟思考。
所以整學期我們只花了 3 小時學習軟體,然後再花 12 小時製作動畫,其他超過 3/2 的課程都在認識故宮古物內涵,而這對於 Cartoon Animator 已經夠了,學生都做得很好。

2. 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您對於教導學生使用定格動畫與電腦動畫,對學生表達創作的助益?

吳總監:我相信視覺是最有效率的敘事工具,如果文史哲的學生還只會搖筆桿,那他們的觀眾群跟影響力肯定越來越小。大學以科系分流學生的好處我們不需贅述,但壞處是設限志向,一不小心就被專業標籤困住好奇心。這些學生之前覺得做動畫距離他們很遙遠,因為他們的認識還停留在古早年代,而我就是要打破他們心裡的高牆,用最新科技工具讓他們知道:動畫變簡單了, 他們一定可以!
2017 年,我所知最好的動畫入門是:定格動畫,我在無數孩子身上驗證,只要配合手機跟 App,藍綠幕去背跟表演校正都可以毫秒間完成。而在當我看到 Cartoon Animator 新版問世後,我知道:動畫學習方案又不同了。
原來只要錄聲音就可以對角色嘴型?動動滑鼠或是對著攝影機表演就可以做完臉部表演?
有學生在課程結束後,還決定用 Cartoon Animator 來做課堂或是畢業專題,所以我想我有成功讓他們感覺動畫變近了!

3. 對於學生最終的作品,是否有達到您當初的期望以及這次企劃最大的收穫?

吳總監:我很滿意,今天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藝。雖然念的是文學院,但很多人繪畫功力不俗、常常配樂也自己彈奏,過程中不時有人展現讓我驚訝的才藝,不像我當年念大學時,真的就只會自己小小的那塊領域。
其實我能參與這個計畫很幸福,試想有多少學生可以在一學期課程後,作業就進入基隆海生館跟
故宮博物院巡演?而且過程中還跟小學生跨齡交互學習,不管對參與的學生還是對我,都是非常新鮮的體驗!而這主要該感謝政治大學轉注藝遊辦公室還有故宮,一路上排除萬難去達標,我很有福與這群有使命感的能人共事。
當然也感謝甲尚支持我們,讓學生無償使用軟體,我非常感激!

4. 共玩的課程一直都是很有意義及有明確主題性,想問問未來是否有其他教導大專院校學生動畫製作的計畫呢?

吳總監:這學期我在政治大學人文創新數位學院開設了一堂「新媒體創作」,我要跟同學一起發掘最新的創作工具及邏輯,其中我對於虛擬直播非常關注,這也是 Cartoon Animator 還有 iClone 很擅長的部分,希望很快就能將虛擬直播應用在類似故宮博物院這樣的專案上。
其次我也將電腦動畫往中小學推廣,今年 6 月開始,我已經舉辦過一場電腦動畫中小學教師培訓,也分別在 5 所學校(新北市育才國小、台北市日新國小、新竹市新埔國中、新竹縣精華國中、新竹縣埔和國小)示範教學,他們對於電腦動畫接受度非常好,我帶的國中班級平均只要 1 小時就可以學會 Cartoon Animator 操作!

明年,我要讓小學美術課程可以進入資訊教室上,從繪圖到動畫都在電腦上完成,我還有很多課程要為這個目標開發,這是我給自己的功課,共勉吧!


我們訪問了政治大學中文系曾守正教授 ,分享這次專案的想法:

1. 請問曾老師這項課程計畫是怎麼樣開始發起的呢 (與故宮、共玩合作的契機是什麼)

關於政大、故宮合作的契機,可參考轉注藝遊的紀錄:https://pse.is/NZCE8

起初會想與故宮合作,用意是希望讓讓「轉譯」與「實作」納入文學院的知識體系與結構,並尋找人文學科的應用場域,為大學師生與社會場域之間建立更深入、密切的互動。因此,這次課程是在教育部 HFCC 計畫的補助支持下,雙方的合作模式是由故宮教展處提供展覽或推廣活動主題,而政大中文系則負責總籌課程規畫,並視專案實作的形式(動畫/桌遊/或其他轉譯形式),尋求技術方面的業師合作教學。

2. 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本次課程期望達到的目的?

參與這門課程的所有老師與學生,或許都有不同的目的。

站在中文系的角度,還是回到「學以致用」這件事情上。簡要地說,我們與博物館、美術館、圖書檔案館等機構合作,將上述社教機構的典藏與教育意義加以轉化,開展為實作方法,即將展覽、演出、策劃、出版等等,視為不同形態的敘事模式,用以重新形塑人文內涵。

因此,運用當代新媒體、新語言、新形式而「轉動傳統」,讓歷史文化資產獲得活化與新生,立體透視古今交疊的時空圖層;讓文化創意不只是短暫的速食流行,而是蘊含歷史傳統的深度涵養。其次,鼓勵學生重新發現受人忽視的周遭文化景觀,進而將文史哲學生注釋經典的功力挪移於「注釋在地」,期望藉著同學的創意,活化漸成習慣的事物。

3. 對於學生最終的作品,是否有達到您們當初的期望?

在這門課程,很看重兩件事情。一個是內容,一個是態度。

工具或技術日新月異,今天學了某項數位技術不代表可以永久使用。但往往許多人文數位跨界的課程,由於學生知識背景與技術門檻的關係,在課程時數比例上難免會出現偏重技術而失卻人文本位的情形,這是很可惜的。

所以我們在規劃課程及尋求業師時,一方面希望學生跨出舒適圈,敢於嘗試不同的知識表達形式所以「態度」很重要;另一方面仍希望維持「以文物知識為主軸」的授課比例,所以學生作品的「內容」很重要。在三位老師的協商之下,2學分36小時的課程,我們將動畫實作(包括軟體教學大約24小時,實際製作大約1012小時)的總時數掌握在1216小時左右。

以一般的動畫課程來說,軟體的教學時間偏短,所以在課程最終評分時,對於技術方面的運用呈現也較寬鬆,還是看重在同學們想表達的內容上以及其敘事力(故事腳本撰寫),還有跨界合作的團隊能力。不敢說成效達到期望,但至少看到同學們都沒有開天窗,殊感欣慰。

4. 政大的課程一直都是很有意義及有明確主題性,未來文史哲學院的課程是否也有其他多媒體動畫製作的計畫呢?

能有這次的跨領域課程嘗試,必須要感謝有教育部 HFCC 對於轉注藝遊的計畫經費支持。目前 HFCC 及轉注藝遊計畫已經告一段落,但政大的老師們仍然有心延續經驗,繼續推動人文跨領域課程教學,其成果形式可能包含多媒體動畫或其他如桌上遊戲設計、APP 設計、策展設計等等,但實際是否能夠推行則未定。

更詳細的資料,可參考轉注藝遊所有課程的紀錄https://pse.is/P9TN


政大學生 12 支動畫作品整理

【美感教育通則】

  1. 比例-玉辟邪
  2. 構造-多寶格
  3. 色彩-雞缸杯
  4. 構成-丁丁歷險記
  5. 結構-人足獸鋬匜
  6. 質感-紙和絹

【故宮鑑賞法則】

  1. 風格-百駿圖
  2. 主題-冬日戲嬰圖
  3. 裝裱-龍藏經
  4. 故事-寒食帖
  5. 技法-走入象牙球結構的世界
  6. 意境-魔法之家

動畫製作共玩創作有限公司原是專業動畫節目製作團隊,製作過許多受歡迎的定格動畫作品,包括:東森YoYo台偶動畫、兒童節目水果冰淇淋偶動畫;並與明日工作室、如果兒童劇團合作共同製作了偶動畫影音書,同時為芝麻街美語、全家便利超商等廠商,製作了偶動畫的廣告。在國內外的影展上獲得肯定。


Cartoon Animator 動畫製作

Cartoon Animator 4 (CrazyTalk Animator) 是簡易性與生產力兼備的 2D 動畫軟體。你能將影像轉變為動態角色,用自己的表情控制角色,以語音生成對嘴動畫,創造具有 3D 視差的場景,製作 2D 視覺特效,造訪內容商店,還能利用簡單的 Photoshop 製程快速客製角色與創作素材。